日照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大发app下载地址

推荐图书
《本色:莒县老党员红色群体精神寻访》
发布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27 16:12:17 字体大小:[ ]

内容简介

  青年作家姜成娟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莒县实地采访,撰写了《本色:莒县老党员红色群体精神寻访》一书。该书聚焦莒县23位建国前老党员和当代4位“本色精神”传承者,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和宝贵品质,细致刻画了老一代基层党员的英雄群像,是一部宣传传承“本色精神”的好作品。

目录

走近莒县建国前老党员
第一章
一生守望——闵瑞香
宁可离婚,也不退党!——薛贞翠
女地下交通员——张维兰
信仰永远年轻——卢翠秀

第二章
沭河岸边的英雄——王玉璞
地下情报员——王京理
横山母亲——崔立芬
生死之间的光辉选择——张大娘
柔软是党性的另一面——卢兆兰
“马营”营长——马跃嵛

第三章
先行者——宋寿田
没有房梁的房子——刘太源
战斗英雄——许世彬
农民思想家——吕鸿宾
一辈子站在党员角度上——陈淑娥

第四章
虽盲而明——胡玉亭
夫妻老党员——赵洪勉闵庆兰
战争是我的纪年方式——孙振喜
父子老党员——苗文路苗希邦
把鬼子赶出咱中国!——毛连卿 陈淑坤

第五章
大善清芬——辛兴芬
公心之重——许传江
铁笔法医——邵明强
77岁的新党员——胡建夫

第六章
本色之现
本色之源

精彩书摘

  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人的作品,在哪里流传,但是,我知道的是,我被这简单的几个句子,深深感动。一生守望,谁能用一生守望一个人?在当今一生是个什么概念?那是一个女人的丰美、盛开、喜悦、凋落、煎熬、痛苦,铭心刻骨,是不能释怀,是至死牵记,是生死以之,是唯一和确定。
  这是多么朴素的句子:一生守望他,青丝到白发。一个女人的一生啊!那些思念,那些孤单,那些“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的怅惘,那些一个人带大孩子的辛酸与苦难,那些一个女人全部的感情和信仰,“他信革命我信他”,就是这么简单。
  想起何建明《忠诚与背叛》一书,有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红岩烈士里,没有一个女性党员背叛。她们最初是由自己的丈夫影响入党,但在长久的革命生涯中,她们对丈夫的信和对党的信已经融为一体,甚至,这种加入了爱情的信仰,比普通的自发信仰,更加坚固。这与女性的情感特征有关,她们比男性更加忠诚。忠诚于情感,忠诚于信仰。
  想他梦他思念他,哪怕只说几句话。一生等待,苦苦思念,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从22岁分别,到她去世的88岁,66年里,她再也没有听到他的一句话。
  闵瑞香没有文化,她不会背诵任何一句关于思念和悼亡的诗,更没有能力写出来,她的情感没有出口,所以,她至死不能释怀。“唯有夜夜望月牙”,换成文人诗歌应该是:思君如明月,夜夜减清辉,应该是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应该是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应该是居欢惜夜促,在蹙怨宵长,拍枕独啸叹,感慨内心伤……我想,她的痛苦还在于,她不确定他是真的去世了,或者是尚在人间,而出于一些其他原因,不与她们母女联系,因为在后来,她们家经常收到来自部队的钱款与帮助,除了后者,她想不出其他理由。
  但是,一切都不确定。如果确定是丈夫抛弃了自己,她也能在痛苦过后,接受现实;如果确定是他死了,她也同样安葬他后死心过日子。也许,人最怕的,是心悬着,没着落。
  我在想,闵瑞香的遭遇,她一生等待的故事,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张力,是因为时间的长度,更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就如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是打开的,是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才有了巨大的力量。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力量让一个女人死不瞑目,还让她的女儿也穷其一生来寻找自己的父亲。
  5月16日,我在北上庄村见到了闵瑞香的女儿薛会英。她干瘦,白发,除了眼睛里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她和她的母亲非常相似。
  薛会英在县计生站工作,已退休。她坐下来看着我,我才注意到,她的眼睛非常亮,亮得不太像她的年龄。那是热望,等交谈完,我知道,那是因为她觉得,或许这次是寻找她父亲的最后机会。她知道这是一次对老党员的集中宣传,她希望借此找到她的父亲,或知道一点她父亲的消息。
  她说她母亲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恁大大(方言:父亲)是死了还是活着,你给我找着。”薛会英是遗腹子,我问:小时候受欺负了吗?我还没打开笔记本,她的眼泪就下来了:“我从小没见过俺大大,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庄里说什么的都有,说我是野种,死了也没人埋,我回家显(方言:哭),我妈也显,我们俩不知道显了多少回,外头人欺负我,我家去(方言:回家)就找我妈要大大,我妈没办法,她太不容易了。”“我妈改嫁,也是实在没办法,那时晚上天天有人砸我家的大门,要不就敲我家后窗户,我吓得要命,藏在被窝里,我妈是小脚,下不了地,挣不了工分,养不活我,所以村里的负责人就做主让她找个人家,她不愿意离开我们庄,当时也还有我奶奶,她一直照顾她到老,也不离开我们家,就在本村找了个人,当我家的上门女婿,和她一块养活我和我奶奶。”“到我大了,政府照顾烈属子女,安排了我的工作,有一天,突然有人到我单位去找我,说部队有人来看我,我一看,有好几个人,有一个老头看到我就显了,给我留了不少钱,后来我想这可能是俺大大,只有亲大大才能见了我这么亲,可是我不认识他啊,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

前言/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挖掘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教育资源。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时期山东精神,是山东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莒县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片红色热土,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老党员最多时达13141人,目前尚健在的有1058人,平均年龄达86岁。战争年代他们参加革命,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几十年坚守信念,默默无闻,力所能及地为党的事业工作奉献,始终保持着宁静朴实的生活甘之如饴。平凡中见伟大,普通中显崇高,每一名老党员都是一本感人的书,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体现着党的本色和优良传统。
  近年来,莒县对这些老党员的事迹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工作,通过面对面采访、实地拍摄、收集实物,征集到20万张图片、3万分钟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实物,整理典型事例近60万字,并开设了“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我多次到展览馆参观学习,每次去都深受教育,深受感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日照市委对莒县建国前老党员群体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作了挖掘提炼,概括形成了“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和省内新闻媒体对“本色精神”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本色精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广泛宣传、传承弘扬“本色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青年作家姜成娟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莒县实地采访,撰写了《本色——莒县老党员红色群体精神寻访》一书。该书聚焦莒县23位建国前老党员和当代4位“本色精神”传承者,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和宝贵品质,细致刻画了老一代基层党员的英雄群像,是一部宣传传承“本色精神”的好作品。希望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关注时代,深入生活,走进基层,辛勤创作,推出更多更好反映干部群众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各地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好当地的革命教育资源,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聚起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正能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