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学习心得体会
(
北京路、威海路片区建设项目部 隋一鸣
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谈到学风问题时曾指出,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强调学习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得进去、浅得出来。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更加明显。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把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面系统地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判断社会发展形势,在反腐败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能为学而学,而要结合工作实际,脑子里装着问题,反复思考。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脑入心,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感悟,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我们的所学所思所践,是人的理性思维升华的过程,是对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与把握。我们要精于分析,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大量和零碎的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抓住本质,找出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思考是探讨分析并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世事深如海,要得细思量。”人贵善思。学习不善于思考,就会对许多问题一知半解、困惑不解。通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真知,力求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各项工作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密切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深入辨析,使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成为创新与超越的过程。
学习与思考的落脚点在于实践。“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曾用“赵括徒能读父书,文斌殒命又何愚”两个典故告诉我们,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只重“知”而不重“行”,只会纸上谈兵而盲目出击,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面对新的国情、省情、市情,一定要头脑清醒、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开展缜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到问情于民、问实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于掌握新情况、采取新举措、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以扎扎实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践成果来检验我们学习与思考的效果。
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在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中加深领悟,做到边实践、边领悟、边探索、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发现与掌握工作的规律。学能知之,思能明之,践能成之,悟能通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让我们在学思践悟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和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为集团公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