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林林
《西游记》是一本大家都特别熟悉的书,可能大家对其中的故事太过于耳熟能详,甚至觉得多读一遍都是在浪费时间,那也未免太小看了这本中国小说史上的浪漫主义巅峰之作。
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西游记来说,即使是同一个人看,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心境去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我从小时候便看了西游记电视剧的首播,以后每次有电视台重播,我都会津津有味的收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在满足于看电视,从初中时便开始阅读原著。刚开始,我醉心于大闹天宫的大无畏和降妖伏魔的种种际遇,后来,我迷上了诗歌词赋,逐字逐句的去品味不亚于唐诗宋词的西游记诗词。后来开始工作了又发现西游记中映射了太多的职场潜规则和社会阴暗面,可谓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风景。
今年春节,我再一次通篇读完了西游记,这一次我是从心魔这个人类最大的对手的角度去看的。
很多人认为孙悟空抱打不平,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何要拜肉眼凡胎的唐僧为师傅。其实,唐僧拥有的最大智慧恰恰便是孙悟空最为欠缺的-----一颗完全没有杂念的纯净之心。
在唐僧启程之前,很多人畏惧十万八千里的艰难险阻。但惟有唐僧说:心起魔起,心灭魔灭,唐僧是笃定了信念去西行的。而孙悟空在书中的另一个别称便是“心猿”,象征人浮躁不安的心。可以说,孙悟空便是唐僧本人尚未成佛前的心魔,当人心猿意马之时,九九八十一难便接踵而来,而笃定了魄力的唐僧一次次战胜了心魔,终而到达灵山,脱胎换骨成佛。
再说孙悟空在经历了大闹天宫的随心,五行下山的收心和取经路上的修心之后,尤其是在取经路上因为生二心而导致了真假美猴王之劫难之后,终而战胜了自己心头最大的魔障。斗战胜佛的荣誉称号便是最好的诠释。
反观我们自己,在这纷杂繁忙的社会里,早已在忙碌中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在无数次取舍中背离了方向,不如多读几遍,再读几遍西游记,便会悟到“如何战胜自己”这千百年来困扰全人类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