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传统金银制作中,银贵金属主要用于妆饰品和日常用具及玩具,莒县店子集镇后西庄村的邢氏家族从清代咸丰年间就从事金银饰品及用具的制作加工,至今已传承六代,采用豆油灯、焊盘、吹筒、锤、砧子、镊子、冲子、刻刀、等子(称,计量单位为:两、钱、分、厘、毫)、拔丝车、钢板、胶板等传统器具,喷枪、熔焊机等现代器具,制作出金银首饰(耳环、耳钉、耳坠、发夹、头花、戒指、手链、项圈、项链、手镯、脚镯、长命锁、手耍等)及餐饮用具(盘子、碗、匙子、筷子、茶壶、酒壶、茶杯、酒杯等)等产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金银器加工工艺。
邢氏金银加工技艺第二代传承人邢奎,从同治十三年开始干箍炉子(铁匠),后跟外地人学做金银铜器首饰,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在一代代传承和发扬中,邢氏金银加工工艺经验不断丰富,加工规模及范围不断扩大,珠宝镶嵌工艺也不断发展,深受广大群众及收藏家喜爱。
邢氏金银制作工艺精细,技艺高超独特,其祖传制作工序为:
一、制作过程
先取银原料数克(用天平称好),放到木炭或者做好的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内,用火枪进行加热熔化后加上适量的催化剂-硼砂,熔化1-2分钟后倒到模具上或耐火材料上,一遍遍的进行打制,塑形后再加热 冷却再在模具上加压印制,背面刻上印记。再进行多遍修整、抛光清洗,制作出一件想要的饰品来。
常见的饰品有耳环、耳钉、耳坠、发夹、头花、戒指、手链、项圈、项链、手镯、脚镯、长命锁、手耍、餐具等,样式繁多能达到成百上千种,还可根据顾客的要求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饰品。
二、珠宝“镶嵌”
珠宝镶嵌是在首饰加工当中一项独特突出的手工艺。它可以把本来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器件、饰品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例如金上镶玉玉上镶金,银上镶玉玉上镶银等丰富多彩,它可以把不完整的东西经过镶嵌制作更完整的东西,把破碎的东西经过精心制作和艺术构思,变得完整美观大方。
三、雕刻
雕刻是首饰当中的一门精细技巧,先把打制好的饰品物件上胶板,用一种特殊的祖传秘方调成的胶板加热后把所要雕刻的物体胶好,等冷却后再按想要的图案进行雕刻,刻好后再慢火加热,趁热取下物品,整理抛光焊接。
四、焊 接
焊料是首饰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它分为两种,一种叫片焊(黄焊),一种叫面焊(红焊)。片焊是银饰品加工中常用的焊料,配制是采用99%的银和部分黄铜按一定的数量比例配制而成(加热熔化)用动物的骨头搅拌,在适宜的温度倒到预先做好的槽内,冷却后打制成焊片或拉成焊丝,清洗后可随时使用。面焊是用99%的银和一定比例的红铜加热熔化,用动物的骨头搅拌而成。在适宜的温度倒到预先做好的槽内,用灰培好冷却,用锉锉成粉末状加上催化剂(催化剂要加工后才能用)可随时随用。面焊主要用于精细地方的焊接。因为它量小熔点低,也叫做快焊。
邢氏金银加工技艺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作品多种多样、图案精细,制作精美,是莒县现存的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