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等合同订立制度。与《合同法》第3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6条相比,《民法典》第496条关于格式合同订立人的说明义务增加了与合同相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另外明确赋予了合同相对方在订立人未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下主张相关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的权利。关于格式条款的无效,与《合同法》第40条相比,《民法典》第497条分项列出无效的情形,更为系统,更加完善。
《民法典》第496条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第497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二、禁止放高利贷。随着经济的活跃,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在我国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针对此类问题,《民法典》出台明确规定禁止放高利贷,有利于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民法典》第680条 禁止放高利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三、一般保证是原则,连带保证只是例外。《担保法》19条对于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按照连带保证责任处理。由于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在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连带保证责任显然是加大了保证人的责任承担。而《民法典》686条进行了颠覆性变更,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不再推定为连带责任保证,而是推定为一般保证,保证人利益得到更大维护。
《民法典》第686条 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四、保证期间约定不明时,保证期间修改为6个月。《民法典》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情形下保证期间统一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改变了原来“没有约定,6个月;约定不明,2年”的规定,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即6个月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将不再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692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